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关工委
组织建制
文件阅读
工作动态
经验交流
关工委委员
 
首页
>> 关工委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读懂中国”作品选登】刘珣:五十六载汉教路 耋寿之年步未休
发布日期:2021-10-15浏览次数:字号:[ ]

前言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落实教育部要求,北语关工委统一部署,关工委秘书处(离退休工作处)牵头,在校团委、宣传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汉语国际教育学部的大力配合下,组织了对多位“五老”(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优秀)和学生的结对采访。同学们通过聆听老同志们参加祖国建设的奋斗历程、感人事迹和真实感悟,用文字和视频记录下他们作为实践者和见证者,亲身参与、亲身感受学校发展变化的故事。通过访谈感受到祖国的腾飞巨变,领略了老同志家国天下的情怀。

 即日起,离退休工作处将定期选登部分优秀作品。


五十六载汉教路 耋寿之年步未休

——专访 “老对外汉语教师”刘珣教授


 同学们问我,为什么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为什么要编写《实用汉语课本系列》这套品牌汉语教科书和研发第一套汉语水平测试题?其实啊,我们这代人很简单,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国家和事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

——刘珣

 

 在对外汉语教育领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刘珣。

 他带领团队创造了许多个“第一”:研制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第一套试卷;探索汉语教学领域全国第一个硕士学位点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编写国内第一部获奖并在世界上有巨大影响的对外汉语教材;独力编著了一部20年间印行29次并创本领域理论书国内外发行量新纪录的“小红书”……

 56年投身汉教事业,见证了北语的发展,也见证了汉教事业的发展。

 刚过完八十大寿的他依旧常常到学校来,西装笔挺,步子迈得很稳。他坐在扶手椅上,面容慈祥,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将陈年往事娓娓道来,并不时环顾着周围听得入迷的我们。恍然间,他仿佛又回到了课堂,讲述了近两个小时仍不觉疲倦。

 “再讲两个小时没问题的,”他微笑着说。

 热情饱满、精力充沛,一如当年。

 当年他们也是如这般热忱地完成了许多艰难的任务。1983年,中美汉语教师的研讨交流会上在讨论双方合作项目时,美方提出希望中方能协助他们完成汉语能力考试口语部分的要求。此时的中国代表们才意识到,连美国、日本都已经有了汉语水平考试,作为汉语母语国的我们却还对它相当陌生,已经处于落后地位了。担任此合作项目的中方联系人,刘珣和他的同事们就感到我们必须有一套属于中国的汉语水平测试。不久,他受命成为北语新成立的“汉语水平考试设计小组”组长。“我们这个项目呢,是‘三无’项目。没有专门的脱产的研究人员、没有一分钱的科研经费、没有办公室和任何设备,当时也想不到跟上级要什么条件,只不过事业需要,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为了更好地了解外国考生的汉语水平,刘珣教授的团队用一个月的时间去南方调研,接着设计卷面、收集试题、收集语料。他们连夜商讨,分秒必争,利用北语校园里世界各地学生云集的优势,到七月份为止,共找到三百多个考生进行试测,第一次尝试就取得了巨大成功。论文成果在一周内被日夜不休地赶了出来,代表北语也代表中国,在国际性的大会上震惊四座。

 “它只是非常青涩的第一步而已。”此后的七年里,经由专门的队伍和研究机构的不断创新完善,HSK已然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影响力最大的汉语基本考试。

 一套教材、一份考卷、一张课程表、一本小书,四个“一”串起刘珣教授的大半生。时光流转,他已退休十六年了,仍流连徜徉在对外汉语教育的事业中:不时参与讲座、线上直播和答辩会、修订教材……他主持编写的《新实用汉语课本》在国外的影响力和发行量很大,需要不断升级。只要身体还允许,刘珣教授就希望能将这份事业继续做下去。“这是我的兴趣爱好,因而这算不得个负担。”当年,刘珣教授初入汉教,是为了国家需要,但经过与对外汉语事业半个多世纪的长相厮守,他对汉教行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深情地说:“如果问你下辈子想干什么呀?我想我还是会选择汉语教育事业。”

 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和贡献者,谈及汉教事业对小康社会的意义,刘珣教授感受颇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规划中,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我们处于一个多元语言、多元文化的世界,对外汉语教育既是传播汉语,也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发达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也应加强语言文化的传播,让世界人民更加了解和熟悉中国。对外汉语教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部分,涉及国家的软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也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部分。“作为这项事业的一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

 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刘珣教授认为现在的生活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我们经历过困难时期和文革的动乱,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所以像现在这样,国家强盛繁荣,社会稳定和谐,这在我国至少近一二百年的历史上是没有出现过的”。他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由衷敬佩,无论是抗疫斗争还是精准扶贫,我们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奋斗。现在,不仅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也大大提升了,“科技兴国,对科研项目的鼓励支持与当年的‘三无’项目是无法相比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刘珣教授对新一代的青年教师充满期望。如今,最早的一代筚路蓝缕、开疆拓土的对外汉教人都早已退休,甚至有些已不在人世,刘珣教授所属的第二代汉教人也已经步入耄耋之年。而北语代代薪火相传、生生奋斗不息,新人不断前来,教师年少有为,我们的发展规模越发壮大。只要牢记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目标,对外汉语教学的使命一定会在年轻一代的手下完成得更好。

 “我是北语培养的一名老对外汉语教师,我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和北语不离不弃、厮守终生。希望年近六十的北语能重振雄风、再塑辉煌,为国家战略服务,为汉语加快走向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文|刘怡然 潘子晴

采访|刘怡然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融媒体(创新创业)中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