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夺取政权的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凭借自己的信仰和勇气领导全国人民,不怕流血牺牲,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还是凭借自己的信仰和勇气领导全国人民,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吃水不忘挖井人。在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回忆起共产党员,我二哥汪声鸣解放上海前后的两件事。
汪声鸣生于1924年,1939年他在北平五中读书时,就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在家中与我大哥汪声和一起,学习组装电台,练习收发报。中学毕业后,应大哥汪声和之邀,南下协助他从事地下工作。1943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物理系。1943年9月参加我党秘密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协会”,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45年4月正式参加革命。1947年1月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物理系,并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同年1月由金陵大学学运负责人杨寿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正式参加党的秘密工作。1947年7月,汪声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上海解放前,汪声鸣在张执一和李正文的领导下,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上海解放前后,他在策反国民党工兵四团和抓获潜伏在上海的国民党特务等工作中,为解放军渡江和解放上海做出了突出贡献。
解放后,汪声鸣在上海公安局、总参三部、公安部、安全部等部门从事技术安保工作。
在部队,汪声鸣先后任无线电技术员、工程师、科长、高级工程师,荣立三等功两次,受嘉奖一次。
文革期间,汪声鸣蒙冤被关押十年,爱人邓玉珍也蒙冤被逼自杀,文革后,俩人虽都被平反了,但汪声鸣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汪声鸣不管自己人生处在逆境还是顺利时,他对革命的赤胆忠心始终都没有变。平反后,他象从前一样仍没黑天没白昼地搞科研,一门心思都扑在工作上。
1981年汪声鸣离开部队,调到公安部和安全部工作。1983年7月任正研级高工。他主持的科研项目获部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他的论文“计算机等设备电磁信息泄露的防护研究”获部级二等奖。他是国家计算机信息保密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进步奖公安、安全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部教育和科技发明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1989年3月,汪声鸣离休,享受局级待遇。离休后,汪声鸣仍没白天没黑夜地搞科研工作,直到1991年11月5日去世。
在他逝世前不久,他主持的科研项目“屏蔽室检测仪”通过了部级鉴定,这是他最后一项科研成果,也为他一生献身国家技保事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为国家技保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汪声鸣用自己一生的聪明才智,贡献给了中国隐蔽战线的技术安保工作,为党和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 1949年汪声鸣策反国民党工兵四团起义
解放战争期间,汪声鸣在李正文、张执一等人的领导下,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策反工作前,汪声鸣负责共产党上海地下电台的维修与保养工作。
李正文生于1908年,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共产国际东方部派李正文去上海从事对日伪情报工作。日本投降后,转回中国共产党。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敌后开始长达八年的地下情报工作。
解放战争期间,上海地下党电台是上海地下党与党中央联系的工具,没有电台就无法与党中央建立联络,听不到党中央的指示,也就无法配合解放军渡江。保护好电台不出事是上海地下党头等大事。
汪声鸣按照李正文的安排,来到上海,他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和谢棣华一起保证李白电台通讯的畅通,作好电台的维修与保养,同时保护好备用电台。
李白就是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李侠的原型。李白原名李华初,曾用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静安。1910年出生湖南浏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在瑞金学习收发报和电台业务,参加过长征。1937年奉命到上海建立地下电台,使上海和延安之间建立了空中走廊。解放战争期间,李白再次奉命来到上海,从事党的地下电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清晨,他在通报中,因被敌人的无线电测向仪发现电台位置而被捕。
由于李白的被捕,汪声鸣把备用电台交给了李正文。李正文请段仲宇帮忙把电台藏匿起来。段仲宇开车将电台直接拉到上海宝山路1号的家中,放在自己床下保存。两天后,李正文请示张执一,段仲宇根据李正文的指示,把电台拉到新的地点,使我党的地下电台通讯再次通畅起来。
段仲宇和段伯宇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段云峰,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会员,他在保定姚村速成武备学习时,曾与蒋介石是同学。
段仲宇出生于1914年,1930年11月考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军校第九期,1934年毕业。1939年考入陆军大学第十七期,1942年毕业。1948年11月国民党任命段仲宇少将为上海淞沪港口司令部副司令兼上海铁路西路守备司令和上海政府政务委员。
段伯宇生于1904年,1938年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周恩来通知他长期潜伏在国民党军队,指定他与周恩来秘书周诒单线联系。周恩来离开重庆后,周恩来秘书周诒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了,从此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段伯宇1943年考入国民党陆军大学第七期特别班。1948年段伯宇任蒋介石总统府第三局(军务局)的少将高级参谋。1948年底,段伯宇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军官决定寻找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实行战场反蒋武装起义。段伯宇通过表弟温尚煜联系到张执一。温尚煜是中共党员,当时在复旦大学任助教。
1949年2月下旬或3月上旬,在上海淞沪港口司令部的一间房间里,段伯宇引荐张执一、汪声鸣见了其弟段仲宇。
张执一1911年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 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1月,中共上海局在上海吕班路485弄两间半公寓房中。成立了以张执一为书记的策反工作委员会,李正文、王锡珍、田云樵为委员。机关成立党支部,陈蕙瑛任书记,成员有张朝杰、叶佩仪、方寺和刘毓兰。1948年底,张执一得知以段伯宇为核心的一批国民党进步将领准备反蒋起义的信息。张执一以策反工委的名义为每支准备起义的国民党军队派去了共产党联络员。
共产党联络员张文藻去国民党国防部预备干部局代局长兼预干总队少将总队长贾亦斌的部队。
周其昌去了国民党伞兵第三团上校团长刘农畯的部队。
汪声鸣去了国民党工兵第四团少将团长王海峤的部队。
陈景明去了江苏保安总队少将总队长齐国榰,少将参谋长宋健人的部队。
为便于隐蔽和指挥起义部队,李正文就住在上海虹口宝山路国民党军官段仲宇少将公馆楼上,其兄段伯宇少将也住在那里。这是一座小白楼,楼下有国民党一个排的兵力把守,即安全又隐蔽,也便于李正文与各起义将领会见和指挥战斗。
为了国民党部队南撤的需要,国民党从江北调来了99个火车头和1000个车皮,供段仲宇调度。地下党认为通过堵塞铁路,能将这些机车和车皮缴获过来,为我所用。
1949年2月,中共上海党组织恢复了段伯宇的组织关系,同时批准了贾亦斌、段仲宇、 刘农畯和宋健人等人入党要求。这些起义将领都由李正文单线联系和领导。
1949年4月7日贾亦斌率领三千多学员官兵在嘉兴起义。贾亦斌领导这支预干总队,是蒋介石父子军队中王牌“太子军”,是专为配备三十个现代化新军而训练的一支青年干部队伍,是蒋介石部队嫡系中的嫡系。这支部队起义,震动了全国。蒋介石急忙调集了几十倍的兵力,全力围剿起义部队,部队被打散,打垮了,贾亦斌受重伤后脱险。起义虽失败了,但起到了预期目的。
1949年4月15日蒋介石最精锐的伞兵三团三千多人,在刘农畯带领下,以乘船去台湾为幌子的情况下,在海上宣布起义。船没驶向台湾,而是向北在解放区连云港靠岸。起义部队除了给解放军带来了自己的第一支伞兵部队外,还随船给解放区送来了大量金钱、武器和通讯器材。起义部队受到谷牧领导的欢迎。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来了贺电。
1949年3月中旬,汪声鸣受命去杭州国民党工兵四团策反起义。国民党军队原有四个工兵团,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歼灭了三个团,因第四团驻扎在苏州,没有参战,所以完整保留下来。现在工兵四团隶属国民党国防部直接领导。团长王海峤少将,生于1917年,河北高阳人,1934年9月考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十一期,1943年进入陆军大学第十八期,与段伯宇的“特七期”在同一时间,俩人经常在一起活动,彼此志同道合。
3月下旬,在上海宝山路1号的段仲宇家中,李正文和段伯宇将汪声鸣引见给国民党工兵四团团长王海峤少将。李正文提出:王海峤要给汪声鸣一个较高的国民党军军衔,以便他在团里与其他领导联系和方便工作。4月1日,汪声鸣乘火车去杭州,王海峤亲自去火车站接他。在王海峤家,他向汪声鸣详细介绍了四团编制和设备情况。国民党工兵第四团,有三个营,2000多人,是一支配备最现代化的重型设备的工兵团,全部美式装备的特种专业部队。四团三个营中的一营、二营、汽车连、特务连、通讯排等部队驻扎在杭州,官兵分散住在老百姓家中。在杭州团里的主要设备有推土机、压路机、空气压缩机等。王海峤向汪声鸣介绍了团部主要干部情况,特别嘱咐汪声鸣要提防副团长张如敏,张是河北人,因为老家在土改时,全家被扫地出门,因此副团长特别仇恨共产党。
汪声鸣向王海峤介绍了战场形势,解放军很快就要渡江解放杭州。当解放军围杭州城时,由汪声鸣联系解放军后决定四团起义时间。对当前四团已接到的南撤任务,要尽量拖延时间,同时想办法用四团设备堵住浙赣铁路线,配合解放军渡江和解放大上海。
第二天,王海峤陪同汪声鸣来到团部,他向团里主要干部宣布:他任命汪声鸣为少校技士,在团部工作,就住在团部。同时向团部主要领导人介绍了汪声鸣情况,汪声鸣当时化名为王文彬 。团里还有另外一名技士,但当时不在杭州。4月17日地下党员舒欣和应燕娟来到杭州,他们是代表李正文来了解策反工作进展情况。当晚,汪声鸣向他们汇报策反四团工作进展情况。汪声鸣告诉舒欣:王海峤在四团没有什么亲信,比较孤立,特别是副团长对共产党有较大的敌对情绪,所以策反难度较大。但他们有信心完成策反任务。他们商定起义时间最好选在解放军围攻杭州时,由汪声鸣与解放军和当地游击队联系起义时间。对当前国民党国防部命令四团撤退的命令,他们采取尽量拖延的办法。如实在拖不过去,就采取分批撤退的办法。分批撤退的步骤是:人员和设备要分开撤,而且分批撤。这样四团较容易将重型设备放在浙赣线各支线上,易将各条铁路堵死,有力支援解放军渡江和解放大上海的战斗。上级同意了他们的作战计划,认为可行。
怎样堵死铁路线?汪声鸣在党的领导下,特别是在段仲宇的配合下,经过再三考虑,他与王海峤一起,决定采取以下几个办法堵塞浙赣铁路,完成任务。
(一 )对蒋介石和国防部命令该团撤往广州的命令,采用阳奉阴违的方法,制造各种借口,尽量拖延撤退的时间。
(二 )火车运输工兵大型施工机械需要平板车,为了增加装载机械设备的时间,汪声鸣、王海峤要求上海负责调拨车辆的地下共产党员段仲宇多给他们发些低厢车皮,这样大大延长了装车时间。
(三) 汪声鸣、王海峤在段仲宇的配合下,将工兵四团重型设备装上南下列车,当隶属工兵四团的装甲列车开到浙赣铁路以南金华地区时,破坏了机车,佯称火车出现故障需要停下来修理,故将车皮东停一条线路上,西停一条线路上,这样就将装载大型设备的工兵车辆分散停在多条线路上,堵死了浙赣铁路多条线路,国民党军队无法顺利撤退台湾,蒋介石为此大发雷霆。
(四) 工兵团以车辆不足为由,他们将工兵团的三个营人员和机械设备采取逐次逐批转移的方法。往往一个营的人员和设备还分开走,人员先走,设备再走。对外讲就是车皮不够。他们将二营转到衢州一带,将三营转到南昌一带,王海峤自带一营到衡阳一带。
到了衡阳后,国民党国防部见王海峤还一再拖延南撤,就调他去广州。王海峤借口要照顾后续列车装备,自己无法去广州。王海峤派了一部吉普车和一部卡车,沿铁路线查看情况。他发现许多桥梁都被破坏了,立即向上级报告,因铁路桥梁需要修理,现在南撤任务无法实现。
工兵筑路机械在火车线上有许多作业车辆,这种笨重车辆散布在千里浙赣线上,一旦形成拥堵,将严重阻碍铁路运输。这样工兵四团除自己无法动弹外,其他车辆也别想通过。铁路就这样瘫痪了。工兵四团三个营的重型设备、车辆分别被堵在苏杭线、杭衢线、南昌至株洲线上,造成三条线上千公里的铁路线瘫痪,为解放军渡江和解放上海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为配合汪声鸣的任务,地下党员段仲宇用计谋将已解冻的铁路线,再次堵死
发现铁路运输堵死后,国防部立即下令负责铁路调配的段仲宇,调拨火车头和车皮,进行清理。段仲宇阳奉阴违,他调来一批根本不适合装卸大型和重型设备的低厢车皮,去清理瘫痪在铁路线上的工兵重型设备,以此应付了事。
有一天,国民党联勤司令部电令段仲宇亲自去嘉兴铁路线排堵,在上级督促下,他不得不亲自解决拥堵问题。他到嘉兴一看,6条线路全堵死了,心里特别高兴。为了表现自己工作能力,他很快就将堵死的铁路疏通好了,并报告上级火车已经能通过了。
拥堵问题解决后,负责现场指挥的段仲宇,命令几支国民党军队同时开进疏通后的铁路。下达完部队开进任务后,他离开现场去了杭州。他走后,两支国民党军队军列同时开进过去的拥堵点。这两支部队都想尽快通过,谁也不让对方的火车先过去。就这样已疏通的铁路马上又重新堵死了,而且比上次堵的更加“瓷实”了。这情景如同两个小孩用线拴着两个小球,要同时从一个小玻璃瓶中将小球拉出,两个小球都卡在瓶口,谁也别想拉出来。每当遇到堵车时,国民党军队谁都想先走,谁也不让谁,结果谁也别想走,最后谁也走不了。这样来回扯皮的事,天天在拥堵铁路线上发生。
铁路不通,国防部和蒋介石开始没发现问题,经一再催促,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后,国防部这才发现受骗上当,立即下令撤了王海峤的职,并派特务缉拿他。
(六)金蝉脱壳
汪声鸣通知地下党想方法将工兵四团干部家属保护起来,以解决部队起义后的干部后顾之忧。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汪声鸣和王海峤通知工兵四团的官兵就地解散隐藏起来,等待解放军到来进行改编。为了逃避敌人的追杀,汪声鸣和王海峤借去香港为部队购买机械零件为名,办理了有关进出境手续和由衡阳到香港,再到广州的通行证。出发前,汪声鸣向地下党领导人田云樵做了汇报。舒欣为他开了一封到香港联系党组织的介绍信。当时陈纳德航空公司临时开辟了一条从衡阳经厦门、香港到广州的临时航线。他俩乘陈纳德航空公司的飞机,从衡阳出发,经厦门停留一夜,然后飞往香港。到了香港后,汪声鸣立即给舒欣发了电报,报告一路平安。他俩原打算到了香港后,立即用舒欣的介绍信找新华社驻港办事处,联系党组织。但到了香港后,他俩看见报纸刊登上海已解放的信息,马上就想立即回上海工作。到了香港的第三天或第四天,他俩在街上遇到了段伯宇。段伯宇告诉他们:上海地下党为了他的安全,将他送到了香港。现在上海解放了,乔冠华已经给他买了一张香港去上海的轮船票。汪声鸣和王海峤也请段伯宇找乔冠华给他俩买两张船票,他们三人一起回上海。段伯宇答应了。汪声鸣和王海峤马上从自己住的旅馆搬到段伯宇所住的旅馆里。汪声鸣在香港就没用上舒欣给他俩开的联系香港党组织的介绍信。几天后,他们三人乘船一起从香港回上海。六月三日,船抵达上海。这是上海解放后,香港抵达上海的第一班轮船。段仲宇到码头来迎接这三位英雄凯旋而归,並为他们办好了上岸的一切手续。段仲宇用汽车将段伯宇和王海峤各自送回家。
汪声鸣立即去田云樵处汇报工作。第二天,田云樵在汪声鸣的陪同下看望了王海峤和段伯宇。
由于浙赣铁路线被堵,国民党准备南撤的近百个火车头和近千个车皮无法按计划南撤,只好停在各车站和道岔上等待解放军来接收。
二、 1950年汪声鸣用他发明的无线电测向仪,抓获了指挥敌机轰炸上海的特务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汪声鸣调到上海公安局做技保工作。6月以后,从国民党占领的舟山群岛机场起飞的敌人飞机不断对上海进行骚扰和轰炸。上海人民生命财产和工业设施遭到巨大损失和破坏。上海解放时,潜伏的国民党电台基本已被我公安局破获。蒋介石和毛人凤要想对上海重点目标实行精准轰炸,必须要重新从台湾派来一名携带电台的特务,用于指挥飞机轰炸。
扬帆生于1912年,原名石蕴华,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在新四军和华东局中担任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第二任公安局局长。1955年因错误审查,蒙冤被关26年。1980年恢复党的组织生活和原行政级别。1983年中共中央为扬帆的冤案彻底平反。
上海解放后,时任上海公安局局长的扬帆,敏感地认识到:减轻敌人飞机轰炸造成的损失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制造出一部无线电测向仪,用它精准测出敌台的位置,才能抓到特务。解放前,敌人就是用这种仪器,破获了我党的许多潜伏电台。现在上海公安局也要用自己造出的第一台测向器,抓获敌台,让蒋介石和毛人凤尝尝我们共产党员的厉害。
1949年11月,扬帆局长交给在公安局做技保工作的无线电机务员汪声鸣一项任务,命令他想尽一切办法,要尽快研制出一台能测出敌电台电波位置的无线电测向仪。汪声鸣没有辜负领导的重托和上海人民的希望,日夜设计制造,终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将这台能救上海人民生命财产于水火中的仪器造了出来。汪声鸣用自己制造的无线电测向仪日夜监控上海的天空,保卫着大上海的安全。
1950年1月25日敌机重点轰炸了上海发电厂和造船厂。这次轰炸后的第三天清晨,无线电测向仪准确测出,一部电台的电波正从一个瓷器店中发出。蹲守在店外的公安人员钱明等人破门而入,将正在发报的台湾特务罗炳乾当场人脏抓获。
罗炳乾就是蒋介石和毛人凤刚刚派到上海建立独立电台的台长。来大陆前,他在保密局接受了专门训练。他来上海的任务:就是用电台,报告轰炸目标的坐标和轰炸的效果。蒋介石和毛人凤对罗炳乾来沪的工作非常满意,电告他,对他的工作给于嘉奖和重金奖励。2月6日敌机根据罗炳乾以前提供的情报,精准轰炸了上海电力公司,炸毁一千多间民宅,炸死炸伤一千三百多人,受灾人数超过五万人。7日,上海军管会军法处判处罗炳乾死刑,立即执行。《解放日报》等报公布案件详情。上海人民对此反映强烈,无不拍手称快。
二哥汪声鸣1991年11月5日去世,与二嫂邓玉珍合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邓玉珍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直到1969年去世一直在部队服役,一生都在医务战线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