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党建工作
机构设置
支部生活
总支动态
学习园地
上级文件
党员风采
 
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百年党史天天读 | 总结历史经验,加强自身建设与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发布日期:2021-05-06浏览次数:字号:[ ]

百年党史天天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特此,北语广播台推出特别栏目《百年党史天天读》,一天一篇小故事,带你学习党史,重温革命路。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总结历史经验,加强自身建设》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总结历史经验,加强自身建设


 在中国革命进程和国共关系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大力加强党自身建设特别是思想理论建设。”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从事理论建设工作。1935 年12月,毛泽东所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系统地说明了党的政治策略上的诸问题。1936年12月,他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1937 年夏,他在《实践论》《矛盾论》这两部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哲学著作中,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的高度,着重揭露和批判了长期存在于党内的主观主义错误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从思想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这些理论建设的丰硕成果,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为迎接伟大的全民族抗战的到来做好了政治准备和思想准备。

 党还注意加强组织建设。按照瓦窑堡会议精神,党克服关门主义,注意发展党员,建立健全党的各级组织,使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得以发展壮大。

 1937年5月,中共中央先后召开了党的苏区代表会议和党的白区代表会议,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明确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党的各方面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奠定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坚实基础。

 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党在这个时期曾经两次经受严峻的考验: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这两次失败都曾使党的力量遭受极大的削弱,濒临覆灭的危险。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始终表现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沉着应对,埋头苦干,奇迹般地度过最黑暗的时刻,开创出新的局面。

 这十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是来自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紧紧同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站在一起, 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原则。这十年中,虽然党在指导思想上几度犯过急躁冒进的错误,而使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但是党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了这种错误。正因如此,党才能够在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的形势下,采取正确的方针保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革命成果,迈向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新的历史时期。


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国共两党在如何抗日的问题上,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同主张。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抗战,不愿意实行民主、改善民生,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大众。中国共产党则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适当地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城郊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起草的宣传鼓动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级的在国民竞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洛川会议是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大纲领和决定,标志者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正式形成。为动员并组织人民群众进行全面抗战,必须明确提出抗战的军事战略方针。当时,“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都有相当大的市场。中日战争的过程究竟将怎样发展?中国能否取得抗战胜利?如何才能取得胜利?这些问题亟待得到明确解决。

 为了初步总结全国抗战经验,批驳当时流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毛泽东在1938年五六月间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讲演,明确指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他分析了战争双方存在着的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进而指出: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 中国不能速胜;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伸、成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明确提出,通过三个阶段,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再到优势。其中,战略相持阶段的时间将相当长,遇到的困难也将最多,然而它是整个战争转变的枢纽。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的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这个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中国将变为独立国,还是沦为殖民地,不决定于第一阶段大城市之是否丧失,而决定于第二阶段全民族努力的程度。如能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持久战,中国将在此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论持久战》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在整个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不仅指明了必须持久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前景,而且提出了一整套动员人民群众,在持久战争中不断削弱敌方的优势、生长自己的力量、以夺取最后胜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大大增强了人们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一篇讲演具有如此强大的说服力量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以后抗日战争的实践,充分证明《论持久战》中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写作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特别强调了抗日战争全过程中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地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