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党建工作
机构设置
支部生活
总支动态
学习园地
上级文件
党员风采
 
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百年党史天天读 |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纲领的制定和实施
发布日期:2021-09-03浏览次数:字号:[ ]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纲领的制定和实施》。


邓小平南方谈话



 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陷入低潮。冷战结束后,世界开始走向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周边一些国家呈现强劲发展势头。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经过治理整顿,我国经济走出了低谷,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世界社会主义发生的严重曲折对我国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也有人对改革开放产生怀疑,提出姓“社”还是姓“资”的疑问。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1992年1月18日至2月 21日, 88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发。一路走,一路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

 对如何推进改革开放,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针对一些人对改革开放的非议和责难,邓小平强调,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他指出,恐怕再有 30 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

 关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他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还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应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办法。

 抓住时机,加快发展,是邓小平在谈话中反复强调的重大问题之一。他指出,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邓小平认为,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关键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他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在谈话中,邓小平还阐述了其它一些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他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两只手都要硬。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

 面对世界社会主义出现的低湖,邓小平满怀信心地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一些国家出现产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他强调,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南方谈话阐发的一系列全新的思想,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它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不仅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中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南方谈话,使邓小平一生的光辉业绩达到新的高度。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作为一代伟人,邓小平作出的光辉业绩、创立的科学理论,已经并将继续改变和影响着中国和世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纲领的制作和实施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四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原有的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进行修修补补远远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建立能够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但人们对为什么要在“市场经济”前面加“社会主义”四个字,还存在不同认识。对此,江泽民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也就体现在这里”。这就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与国情相结合,不可能与西方国家的完全一样,不能照搬照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我国的显著特征,必须处理好发挥市场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十多年艰辛探索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对我国改革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按照党的十四大的决策,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同时抓紧制定总体规划,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

 1993 年 11 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进一步具体化,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其基本框架为: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合理的收人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向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整体性推进。

 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务院先后作出一系列部署,加快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筑,外汇、计划、投资、价格、流调等方面的体制政革步伐。改革带来了供给能力的提升和物质的丰高。1992年之后,我国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和经营。不仅是粮食,交电市场定价的范围几乎涵盖所有的生活资料。一度遇到挫折的价格改革,波澜不惊地取得了成功。1993 年,我国取消粮票,实行了 40 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宣告终结,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进入历史博物馆。

 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也是难点所在。这一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阶段。从1994年底开始,国家经贸委、体改委会同有关部门选择1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随后,全国各地先后选定2700多家国有企业参与试点。国务院还选择18个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的配套改革试点,采取多种政策,在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分离社会服务功能、分流富余人员等方面实现了重点突破。

 上述改革和调整,从实际步骤上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明显增强,全国呈现出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景象。



出品单位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