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的一天,常敬宇跟我说:“离退休处要成立晚晴诗社,你参加吗?”因为我对书画更感兴趣,并且已经参加了枫叶书画社,我就犹豫地回答:“我考虑考虑。”没想到,几天后他们通知我开诗社成立会,就这样,我就成了“晚晴诗社”的一员。
一晃,十年过去了。自诗社创立至今,十年间,有人退出诗社,也有年轻的社员加入,刘杰、敬宇两位负责人,兢兢业业地为诗社服务至今,不久,“新兵”黄祖英也加入了“领导”班子。刘杰、常敬宇、黄祖英三位负责人,不仅以身作则,带头写出大量佳作,而且想方设法发挥大家的积极性,结合国内外、学校、处里的大事和社员的兴趣,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仅令社员满意,也得到了学校和处里的表扬、群众的好评,诗社集体和个人的业务水平也都不断得到提高。社长刘杰,更是不辞辛苦,每天把大家的作品集结起来,存入电脑,坚持十年之久。在他们的领导下,大家就像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之中一样。
就我个人而言,十年间也获益匪浅。虽然本人是中文系毕业,对古诗也感兴趣,可因为退休前,主要忙于现代汉语教学和英语学习,古诗的写作几乎为零。入社刚开始时,对韵脚、平仄、格式,颇感生疏,一动笔,就出硬伤。十年后的今天,虽然仍处于“入门”阶段,可确实有了不小的进步,增强了信心。
如果没有诗社的组织、引导、帮助,按时交“作业”,我可能坚持不到今天。我今天取得的点点滴滴成绩,都要感谢社长和诗友。
我记得,大概是2013年11月,我把过去124幅画和配画的诗,发给刘杰,让他帮着选几幅,发在网上,给大家看看,提提意见,便于我润色加工。他看后,建议我做成幻灯片,让大家都看看。他知道我不会做幻灯片,就主动帮我做。工作量很大,他不仅修改润色,还按“春之声、夏之逸、秋之韵、冬之魂、雄山秀水、僻野精灵”,把124幅画做了分类。这项工作,花费了他几个月的业余时间,我很受感动。在这里,我再次向他表示感谢。
再有,自幼我就喜欢书法,可对书法史的了解很有限。退休了,有了时间,又参加了枫叶书画社,我就想“补补课”。我读了很多有关书籍,可资料庞杂,理不出头绪来,年纪又大了,更记不住。为了完成“诗社的作业”,有一次,我就试着用七言绝句的形式,写了几首有关书法内容的诗。每首28个字,还押韵,记起来就容易多了。如果按时序串起来,就有了先后,“史”自然出来了,系统性也有了体现。
我就把几十首草稿给李更新、刘莲丽、于濯非看。出乎意料,三人异口同声,大加肯定,并逐字逐句进行修改润色。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把“咏书百首”搞了出来。社长刘杰看后,不仅肯定,还发给大家看,并组织了专题研讨会,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给了我不少新的启发,使我顺利完成了“咏书百首”,配上插图,做成了幻灯片,给书画社和感兴趣的人看。个人有所获,同时也收到了“社会效应”,这正是我所冀望的。
十年间,国内外发生了很多大事,比如建党百年、建国七十年、冬奥会等。诗社都组织大家积极参与,特别是新冠肺炎爆发后,不少人宅在家里,感到寂寞无聊,情绪低落不安。诗社就鼓励社员,积极写诗,歌颂好人好事,批评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每个成员都尽自己绵薄之力,奉献了不少佳作,对鼓舞斗志,战胜疫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大家的带动下,本人也“翻箱倒柜”,把新旧画都配上诗,发上网。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几乎每天1幅,对宅家观者的情绪调节、审美情趣的提高,都起到了些微积极作用。最让我吃惊的是:诗画一出,就有不少诗友奉和的佳作出现在大家面前。对诗社来说,把宅家变成了抗疫的战场。
时至今日,我社的诗作,已超数千首,社长刘杰的电脑,也成了存储这些成果的百宝箱。总之,这十年,是互帮互学提高诗艺的十年,是凝聚和发挥大家积极性的十年,是陶冶性情、享受诗词逸趣的十年,也是关注社会、积极奉献的十年。老实说,它确实证明:办社路子正,成果丰。我们没有虚度这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