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工作处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首页 机构设置 政策法规 党建工作 关工委 霜叶园地 北语社区 文化生活 银龄风采 服务之窗
 
支部生活
机构设置
支部生活
总支动态
学习园地
上级文件
党员风采
 
首页 >> 党建工作 >> 支部生活 >> 正文
支部生活  
各支部“同心战疫”网上主题党日活动交流(第16党支部)
发布日期:2020-09-11 浏览次数: 字号:[ ]

在网上主题党日活动期间,第十六支部党员同志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分党委下发的学习资料,支部成员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抗击疫情的历程,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深感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很多老党员分享了分析深刻、感情真挚的抗“疫”感想




鲁健骥:第十六支部“同心抗疫”主题党日活动总结


我们支部这次“同心抗疫”主题党日活动,圆满结束。截至5月10日,共有10位同志在“第十六支部会议室”群里,发表了10篇文章和2篇诗作,其中王小珊同志前后发了两篇文章,吕炳洪同志发了两首诗;其余同志也积极参与这次活动,关注大家所发的文章,并对部分文章做了点评,使这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崔永华同志的文章,分析透彻,又能联系我校的实际,使大家深受启发,得到同志们的点赞。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同心抗疫”,我们认为达到了目的。文章无论长短,也无论为文抑或作诗,都体现了我们支部活动的一贯传统:真!大家的“发言”都发自肺腑,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在抗疫过程中的真实感受,讴歌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讴歌了伟大的人民军队,讴歌了伟大的广大医护工作者在抗疫期间表现出的英勇大无畏的精神;有的同志通过一些日常“小事”,表达了自己响应党的号召,居家抗疫,为这场斗争做出贡献。这一切,都使这次活动很具感染力。

在这次活动中,大家表达了一个心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的抗疫战斗,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取得了重要的战略成果。通过这场战斗,大家更坚定了一个信念: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的事——包括此次的抗疫——才能办好。正像同志们所说,我们有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有党指挥的人民军队的冲锋在前,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同时,通过这次抗疫之战,我们更清楚地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正在而且将要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也面临着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困难。我们一定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敢于面对,敢于斗争,扎扎实实地工作,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虽然我们都是退休的老人,但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要在今后的斗争中,继续发挥党员的作用,继续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以实际行动,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念。



支部成员“我的抗疫感想”摘录

鲁健骥:坚定信念,战胜疫魔


这次跟SARS时的情况相比,我们总结了经验教训,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所以,总体上说,我们这次是沉着应对,全体动员,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按照党中央的部署,齐心协力抗疫。对于战胜病毒,大家都是信心满满。

就我个人来说,我的信心还来自我小时候曾经经历过解放初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战胜三次大疫的过程。第一次是1949年,流行鼠疫,第二次是1952年,北京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三次是1956年,北京闹大流感,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三次抗疫的胜利,真是得来不易。当时新中国刚建立,百业待兴,国力有限,还要抗美援朝,可以说,国家困难重重,但由于措施有力,在有限的条件下,给大家打防疫针,进行广泛、形式多样的防疫宣传,动员群众投入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卫生环境。当时还采取了一些消毒措施,如室内户外撒白灰,洒来苏水,堵鼠洞,就靠这样一些简单的办法,竟然成功地防控了疫情的流行

这三次大疫都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了,但是记忆犹新。联想到今天的“新冠”疫情,无论是动员和组织能力之强大,还是我们的经济实力之雄厚,医学进步之快,都非昔日可比,更兼我们有那么多十分敬业的高水平的医护人才,尤其是中医这次在抗疫中发挥了的强有力的作用,有这样优越的条件,我们怎么能不战胜新冠病毒呢?所以,在党中央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众志成城,全民奋力,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打赢这一场“疫”战。



崔永华:搞好汉语国际教育是取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渠道之一


这次抗疫,显示了我们的国家实力。我们在对病毒全无了解的情况下,硬是自力更生,取得了重要的战疫成果。凭借我们的制度、经济、技术、文化、精神优势,我们一定会打胜抗疫战争的后半场,巩固发展成果,大步走向民族复兴。

西方舆论对中国抗疫的负面和抹黑报道,使我们更加感受到增加话语权的重要性。搞好汉语国际教育是取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渠道之一。话语权,首先是用来表达话语的语言。让更多的人学习汉语,包括建立孔子学院,吸收外国留学生,建立教学网络,外派教师和志愿者,让更多外国人学习会汉语,了解中国,这对于加强我国、汉语的话语权,肯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话语权的底气依赖于国家的实力。对外汉语教学仍然是一项伟大的国家与民族的事业。



戴朝富:疫情启示与教育

以前总以为,人活在世界上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特别是生活在安定幸福的中国。但是,鼠年刚至,一场横扫全球的新冠疫情突然降临,全国性的武汉保卫战、湖北阻击战惊心动魄打响,亿万中国人尤其是老人们处于担心、揪心、痛心和无所适从之中……当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号召并组织各省市4万多名优秀医护及军人天使们冒着枪林弹雨去截堵枪眼之时,我们常人之心才得以稍微平静下来,经过天使们几个月的流血、流汗甚至牺牲,终于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此时,我深深觉得人的生命太脆弱了,活着真是不容易,病与死就在眼前,更加体会到“珍惜当下”的含义。进一步感受到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经过这次国难,多么不容易。从内心深处感恩党,感恩社会主义祖国,感恩呵护我们的医护工作者和为此付出的平凡人士,感恩大自然通过疫情对我们的教训和惩罚,这也许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最后一次机会了!大自然是生命,是我们的母亲,她决定和制约着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敬畏她,保护她,与其和谐相处,我们要结束一切战争,人与人和睦相处,摒弃一切损害自然的行为。我更深刻体会到中国提出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和生命价值……这也是“珍惜当下”的题中之意吧!



刘镰力:面对“甩锅”保持战略定力


面对疫情中某些国家的“甩锅”行为我们完全不必担心,而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北京作为重要的口岸城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形势依然严峻,所以我们继续把疫情防御工作做深做细,坚决防止疫情卷土重来,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老年人,忘性大,常常是出了门了,却忘记戴口罩。那就别怕麻烦,赶快回家,戴上口罩再出去办事。因为事情虽小,但事关重大。



吕文华:疫情肆虐下的中国老人


广播中常常听到援鄂医护人员的口述故事,其中有些发生在重症病房里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重症病房里绝大多数是老人,他们当中不乏八九十岁、甚至百岁的老人,病情危重,命悬一丝。在当时医疗物资暂时短缺,抢救危重病人须付出巨大代价的情况下,国家不惜一切代价,用尽最大的努力在挽救每一条生命,包括老年人。医护队员视病人如亲人。有一位91岁的老人,拒绝吃药、拔掉氧气管,护士们并没有放弃他,而是千方百计挽救,并找到老人最喜爱的孙子,通过视频每天鼓励他,终于他病情好转。当有位老人不幸去世时,因为疫情期间,身边不能有亲人料理和送别,护士们为老人擦洗遗体,向他鞠躬告别,使逝者有尊严、有温情地离去。

疫情期间,我们这些退休老人,也亲身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在寒冬风雪中,有人为我们守护大门,保一方平安;在封闭禁足时,有送菜送肉的大车进校上门服务;行动不便的老人,有人给他们送上盒饭;有慢性病不能断药的老人,有人代他们去医院取药。我深深感到,生在中国的老年人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啊!



王静:于细微处见真情

                  ——赞钢铁长城


细节最感人。四月中旬武汉市刚解封,入夜后人们都已进入梦乡,宽阔的街道空无一人,寂静无声,只听见铿锵有力的脚步声,那是解放军战士正列队前行。突然,他们在街边停住,然后面向街心行军礼并连续三遍高呼:向武汉人民致敬!接着是指挥军车行进的哨子声,一辆辆满载英雄们的大巴车徐徐通过,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四千名战士就这样默默地向武汉人民告别,没有警车开道,没有夹道欢送,更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春风送行,天地喝彩。

这就是我们的钢铁长城,今日的白衣“长城”,他们冒死冲向没有硝烟的战场,用生命挽救生命,与死神抢时间,让一个个奄奄一息的重症患者重获新生。他们总是啃最硬的骨头,作最大的牺牲。他们危难时刻最先到,转危为安后撤离,来无声去无影是他们的常态,但他们的崇高精神将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并树立起一座座伟大的丰碑。

如此让人泪目的情景何止这一次。我记得1949年我家乡宁波城解放时,解放军入夜后进城,因一时无处安身,为了不惊动老百姓就头枕背包,席地而卧,整夜露宿街头,直至天明。我还记得唐山、汶川大地震时,也是他们第一时间来到老百姓身边,冒着频繁的余震,用手挖瓦刨土,十指伤得鲜血淋淋。大震过去后,他们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人民有难时只要解放军重拳出击,定能扭转乾坤。他们甘于寂寞,惯于默默无闻。这就是人民至上的人民子弟兵本质,这就是负有党和国家使命的军人本色。



王小珊:灾情见实力,患难见真情


这次疫情给各国的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应对灾难上所体现出来的制度优势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中国自古就有以“民者,万世之本也。”“国者,应以民为基”作为治国的最高理念,这就是共产党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文化根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次疫情中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中国调动举国之力,仅用两周时间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多处方舱医院,到集中各地专家和医护人员救助武汉和湖北,为全国的病毒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免费检测和治疗,不惜一切代价挽救每一条生命。从武汉封城三个多月中,社区志愿者每天为各家各户免费派送食物和生活用品,到全国14亿人民居家隔离,工作者带薪休假,国家给企业免税免租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护民防疫举措。这些都是国家大把真金白银的付出。钟南山院士动情地说:“这次疫情中国经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把人民的健康放在首位,我们做到了。”



阎纯德、李杨: 


我们每天上网,看书,看电视新闻,看微信,后来看“人民手机报”,时时都在关心着这场惊心动魄的“战疫”!思想上产生前所未有的风暴。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除了听医生的话,把自己管好——带口罩,不出门,勤洗手,不到人多的地方,每日扫健康码——做好这些,就是不给国家添乱,就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 

这几个月,各种“微信”漫天飞,真真假假,令人眼花缭乱。但我们坚守的是:只听党中央发布的消息!用自己的脑子思考。另外,阎纯德来海南是带着“工作”而来的,工作就是编好2020年《汉学研究》的5月出版的“春夏卷”和 10 月出版的“秋冬卷”。这个任务,基本完成了,“春夏卷”的 65 万字的二校文稿正在网上校对,本月中旬最后纸质校对快递到位,我再解决最后遗留的问题。因“疫情”的影响,会拖到 6 月出版。“秋冬卷”65 万字的文稿,也会在这个时候交给出版社。再者,《女作家学刊》55 万字,也在年初交稿作家出版社,也因“疫情”而拖至本月清样方能出来。 

2020 年 5 月 4 日



袁树仁:抗"疫"中的小故事 


"我怎么那么笨呢?"  


去年十月底,365天24小时服务的阿姨回东北照顾小孙女去了。我请了一位小时工,每周来两次,做点饭,简单打扫一下卫生。其余的家务活,我自己承担。疫情来了,1月29日小区封闭,小时工也不来了。我必须完全自理。想起童年时常听养母说:"有山靠山,无山独立",想方设法喂饱自已。

我在"高危人群"中占三条(65岁以上,基础病高血压高血脂,恶性肿瘤),只吃饱还不够,还必须营养丰富且平衡。例如怎样才能做到一周内要吃不少于25种蔬菜呢?我那时一个菜就吃两天。

我怎么那么笨呢?

想办法呀!

于是我陆续做出了

双色菜花(菜花,西兰花,番茄汁)

三色拚(圆白菜,青椒,西红柿)

炒四片(肉片,土豆片,胡萝卜片,葱头片)

五彩牛肉(牛肉,土豆,胡萝卜,娃娃菜,葱头)

烩六丁(豌豆,黄瓜丁,胡萝卜丁,青椒丁,五香干,西芹丁)

七彩丝(肉丝,滑子菇,芹菜丝,青椒丝,胡萝卜丝,白菜丝,土豆丝)

炒八珍(黑猪肉,香干,木耳,葱头,芹菜,娃娃菜,黄瓜,西红柿)等等

还有许多要克服的困难,要解决的问题,这里就不赘述了。

COVID-19 肆虐的2020年,我最大的责任,就是让自己健康,不给子女、组织、社会找麻烦。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也是我的母校北京大学122周年校庆,献上这篇粗陋小文以志纪念,决心活出生命的精彩,活出生活的质量,活出健康的身心。

2020年5月4日



吕炳洪:抗疫小诗


英雄返乡


五月鲜花分外香,

抗疫英雄返故乡。

凯歌声声震天响,

横扫鬼魅与魍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12 北京语言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网站建设:信息化办公室 | 内容维护:离退休工作处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