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工作处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首页 机构设置 政策法规 党建工作 关工委 霜叶园地 北语社区 文化生活 银龄风采 服务之窗
 
学习园地
机构设置
支部生活
总支动态
学习园地
上级文件
党员风采
 
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习园地 >> 正文
学习园地  
百年党史天天读 | 古田会议和红军的反“围剿”斗争
发布日期:2021-05-06 浏览次数: 字号:[ ]

百年党史天天读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古田会议》和《红军的反“围剿”斗争》。

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是在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召开的。当时红四军在转战赣南、闽西的过程中,领导人之间在军队建设问题上产生不同看法,军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残余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有所发展。红四军第八次党代会后,红四军出击东江失败,部队思想混乱、士气低迷,面临严峻考验。


 1929年12月,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书记。大会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精神,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古田会议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原则,确立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制度,提出了解决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性问题的原则方向,使军队实现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古田会议奠基的军队政治工作对军队生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红军的反“围剿”斗争

 党的六大以后的两年间,由于党在工作中实行了坚决转变,党的组织有了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到1930年9月,据党的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统计,全国党员增加到12.23万余人。到年底,党在全国恢复了17个省委和许多特委、市委、县委的组织。党在国民党统治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1927年11月成立的中央特科,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在保卫党中央安全、营救被捕同志、严惩叛徒、搜集情报、沟通同各个苏区的电讯联系,配合根据地红军作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中央在这时也加强了对各地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作的领导,使工作获得巨大发展到1930年3月,全国红军已有13个军6.2万多人。在毛泽东等领导的赣西南、闽西根据地以外,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还有湘鄂西、鄂豫皖、湘赣、湘鄂赣、闽浙赣、广西的左右江、广东的东江和琼崖等。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是促成这一时期革命形势好转的最重要因素。


 红军和根据地的顽强存在和迅速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震惊。蒋介石集中兵力向各根据地和红军发动了多次大规模“围剿”。


 国民党军队“围剿”重点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方面军。1930年10月起,蒋介石调集10万多人,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多人,采取 “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歼敌1.3万人,成功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


 不久,蒋介石又指挥2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 “围剿”。红一方面军仍坚持 “诱敌深入”方针,1931年5月16日至31日,连打5个胜仗,横扫700里,自赣江之畔直达福建建宁,共歼敌3万多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 “围剿”,进一步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毛泽东气势磅礴的诗句,生动地记述了这一鼓舞人心的胜利。


 六月间蒋介石自认“围剿”军总司令,调集30万人发动第三次 “围剿”。红一方面军历时3个月歼敌3万多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第三次 “围剿”。此后,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扩大到跨20余县的广大地区。


 受红军胜利的影响,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于1931年12月14日在江西宁都起义,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在国民党军队中引起很大震动。


 红军在反 “围剿”斗争中,形成了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集中兵力,各个歼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运动中发现敌军弱点,速战速决等战略战术思想。这些战略战术思想建立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之上,解决了红军以劣势兵力和落后装备战胜强大敌人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杰出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12 北京语言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网站建设:信息化办公室 | 内容维护:离退休工作处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