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湘鄂赣工农群众运动的高涨》。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926年七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支势力,他们指挥掌握的军队有70万人,而国民政府所辖的国民革命军只有十万人左右。面对敌我兵力悬殊的形式,国民革命军在苏联顾问指导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灭的战略方针。在沿途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下,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九月占领汉阳、汉口,10月10日,攻克武昌,全歼吴佩孚部主力,江西战场的北伐军于11月初歼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九江南昌。福建方面12月不战而下福州,随即北伐军制定夺取浙江上海会师南京的计划,于1927年二月进战杭州,平定浙江全省三月占领安庆,南京等地,开进上海。至此,北伐军完全占领长江以南地区。
在北伐军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于1926年九月在绥远五原誓师指挥南下,11月控制陕西、甘肃等省,准备东出潼关,响应北伐军。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北伐进军过程中,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舍生忘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率先攻入武昌城,成为赢得“铁军”称号的第四军中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中共广东区委领导广东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了3000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卫生队随军北上。北伐军向长沙开进时,中共湖南区委发动工农群众参加带路、送信、运输、救护等工作,还组织农民自卫军直接参战。这种热烈的场面,在中国以往的战争中是罕见的。
北伐战争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随着北伐胜利军进军,工农群众运动以空前规模迅速高涨,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表现最为显著。在这些省份,农民运动首先高涨起来。毛泽东于1926年11月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以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农民运动为工作重点。从1926年夏到1927年一月,湖南农民协会会员从40万人,激增到200万人。东明有的组织点开始行动,发动了一场空前的农村大革命,毛泽东在当时就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吓坏了地主豪绅和国民党右派。他们纷纷攻击农民运动,污蔑其是“痞子运动”“糟得很”。毛泽东1927年初对湖南农民运动进行了32天考察,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他尖锐批驳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种种谬论,论述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指出一切革命的同志都应该站在农民的前头,引导他们,而不能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去批评他们,更不能站在他们的对面去反对他们。他强调必须依靠贫农作为革命先锋,团结中农和其他可以争取的力量,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掌握农村一切权利,然后进行减租减息分配,土地等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