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全面内战爆发》和《土地制度改革运动的发展和整党运动》。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在完成内战准备后,以22万人悍然进攻鄂豫边境的中原解放区。其后,国民党军向其他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而内战向此绿发。对人民革命力量来说,战争初期的形势相当严喊。在军事方面,国民党军队总兵力约 430 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 万人;解放区人民军队总兵力只有约 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对比为3.4:1。国民党军队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解放区人民军队没有海军和空军,装备基本上是缴白日、伪军的步兵武器,仅有少量火炮。
在经济方面,国民党统治区有3.39亿人口,约占全国76%的面积,国民党政府控制着几乎所有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拥有全国大部分近代工业和人力、物力资源;解放区人口约1.36亿,土地面积只约占全国的24%,近代工业很少,基本上依靠传统农业经济。
国民党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蒋介石声称,倚仗国民党的优势,“一定能速战速决”。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陈诚甚至扬言,“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中共军队。
国民党敢于发动全面内战,很重要的是依恃美国的支持。毛泽东指出:“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为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党制定了各项方针政策。在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实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积极防御的方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要求解放区更加普遍深人地开展土地制度改革。正如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从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到 1947 年下半年,解放区 213 的地方已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还有13 的地方没有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已进行改革的地方,有的也不够彻底。为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进一步发展,1947年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由中共中央批准公布。
《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它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个大纲公布后,解放区各级领导机关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深人农村,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和农会,控诉地主,惩办恶霸,分配土地,迅速形成土改热潮。
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它让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因
在开展土地制度改革的同时,各解放区针对一些地方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的思想不纯、作风不纯和成分不纯的问题,进行了整党工作。整党的基本内容是:通过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和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采取党内党外结合等办法,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经过整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有很大进步,党同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为争取土改和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