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工作处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首页 机构设置 政策法规 党建工作 关工委 霜叶园地 北语社区 文化生活 银龄风采 服务之窗
 
工作动态
组织建制
文件阅读
工作动态
经验交流
关工委委员
 
首页 >> 关工委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读懂中国】“真心付出,恪守初心”——董原老师采访录
发布日期:2019-12-19 浏览次数: 字号:[ ]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落实教育部要求,北语关工委统一部署,由关工委秘书处(离退休工作处)牵头、在宣传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汉语国际教育学部的大力配合下,组织了对16位“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和学生的结对采访,聆听了老师们参加祖国建设的奋斗历程、感人事迹和真实感悟,用文字记录了他们作为实践者和见证者的亲身经历、亲身参与的学校发展的故事。通过访谈感受变化和老师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

“真心付出,恪守初心”

   ——董原老师采访录

初见董原老师,董老师穿了件白色的衬衫,口袋里别了一支笔。老师虽非身着正装,但对待这次采访却也是一丝不苟,既有老人的谦和平易,又有教师特有的讲究与得体。董老师没有打断大家,只是走进来,微笑着对我们点头示意,就找座位坐了下来。一会儿,我们开始了对董老师的采访。

一、学成归国,投身汉教工作

    高中毕业时,董原老师受国家安排,公派留学到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大学学习罗马尼亚语。在改革开放之后,老师利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投身于翻译工作领域。北语复校后,又参与到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之中,中间从未离开过汉语的讲台,至今仍在教留学生。在教学岗位上,董原老师对工作,对学生,甚至对整个行业,真心付出又自得其乐。他的工作量是学校要求满工作量的两倍。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下辅导,他还要补充自己的汉语言知识。

    外语专业出身的董老师,将其半生都奉献给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专业和岗位看似不是完全对口,董老师却用了几个反义词式的字眼说出了自己的哲学:“不一致是绝对的,一致是相对的。”简而言之,所学和所做是可以协调的,学以致用是灵活地运用,国家哪里有需要就要往哪儿去。老师说得云淡风轻,但是我们知道,无论当初所学,还是学成所做,愿意服从国家安排始终是他的初衷。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老师就以之为学习目标;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工作者,老师只身赴岗,义不容辞。自外派学罗语那一刻起,董老师就与我们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片刻不可分割。

二、志愿外派,弘扬中国风采

    董老师曾两次在国外教授汉语,都是受教育部委派,在罗马尼亚两年半,在捷克三年半。1992年,他回到了自己阔别25年的母校布大做汉语教员。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初,董老师发现,汉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竟然听不懂“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当时布大汉语专业4年教完的教材,北语一年就能教完。于是他向校方提出了两点建议:1、四年改为两年,二年级教完四册;2、汉语老师教汉语要用汉语授课,用汉字做笔记,不能一蹴而就,但要逐渐增加汉语部分。校方同意了,立即改进。一个学期下来,面貌大改。

    第二次外派去捷克任教之时,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15个年头,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捷克,除了教书和编书,书法课和篆刻课是很稀罕的,学生又普遍要求。这时候,国家汉办已经成立,汉办无私支持,从国内采购笔墨纸砚和篆刻工具。课程结束后,索性在楼道里办了两次展览。除了董老师自己开设才艺课,老师还鼓励学生参加汉语桥活动。董原老师的爱人李莉老师也大力支持。从选人到几十天的辅导,李老师人瘦了一圈。

    我们可以看到在董老师的两次外派之中,学生们学汉语的起点大有不同,学生对学习汉语的诉求也不一样。其实这来源于一次次汉语热的推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被汉语的魅力所吸引的人越来越多。董原老师在不同时期能够把握住学生的需要,用适合当下的方式“主动找事干”,而他的做法也都纷纷见了成效。老师自然是高兴的,也是欣慰的,因为只有这样做才不辜负周总理的指示。

   周总理曾对来华留学生工作专门做过三项指示:“政治上积极影响,但不强加于个人;学习上严格要求认真帮助;生活上严肃管理适当地照顾。”董老师从参加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就严格遵守这一座右铭。这是国家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关心,指导,更是一种期望。即使此时身在他乡,依然不能忘记这一宗旨。当走出国门那一刻,一个人的言行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风采。董原老师是一名党员,党和国家交给的事业,他必定要尽心尽力地完成。老师教汉语,不仅教的是语言知识,更展现出了一名党员,一位质朴的中国老师身上所负有的中国精神。

三、初心不改,保持健康工作

    一辈子学习工作的信念来自于董原老师小学和中学的教育。16岁时,他听到了清华大学体育教授马约翰提出了“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算起来,老师已经健康工作了51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1年长路漫漫,时光漫长却不孤独。朝夕太短,分秒必争。董老师心里坚信,虽然已退休,他如今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而这一动力来源于“健康工作”四个字。所谓“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心中有祖国,思想上的健康与纯净是让他坚持下去的力量源泉。

    此时此刻,董老师还寄希望于未来一辈。这次采访过后,老师的教诲更是深深地留在了我们心中。今年,祖国70岁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从这一刻做起,从我做起,愿我们每个人不负老一辈的期待,与祖国站在一起,砥砺前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12 北京语言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网站建设:信息化办公室 | 内容维护:离退休工作处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