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献礼建党百年
——访北京语言大学离休老党员刘国桐
1921年,在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庄严诞生,为当时正身陷黑暗中的中国带来了曙光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共产党人与党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
本文,我们的目光将聚集在刘国桐爷爷这位老共产党员的身上。

身披一件红色外套,头戴一顶格子帽子,热情亲切的刘国桐爷爷按时来赴我们的采访之约。作为一名北京语言大学的离休老党员,更作为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90多岁高龄的刘国桐爷爷,17岁参军,19岁入党,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几场战役,但他对党的坚定信念,从未被时光消磨半分。
不忘入党初心,老当益壮
刘国桐爷爷的身上有着那个时代独特的印记。因为看到祖国受难、看到同胞受苦,便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参军、入党。他们的经历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谈起自己的入党经历,刘国桐老爷爷略显激动。他告诉我们,他记得可清楚了——他入党时恰好是1949年建国前夕,刚入党就赶上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谈及为何想入党,爷爷思索了一阵子,郑重地说到:“那时候党的宣誓很简单,就是‘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为共产主义而奋斗’。那时候就讲这个,简单几句话便概括出来了。但随着我们的不断发展,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为共产主义,为人民的共同富裕,美好的生活而坚持。”
回忆战争往昔,视死如归
作为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太原战役等多场战斗的老兵,刘国桐爷爷向我们细细讲述了足以让他铭记一辈子的一件战斗中的伟大事迹。
那时的刘国桐正在连部当通信员,当时,太原大军阀阎锡山受命统领山西,整个山西地区都在他的统治之下,地上地下全都是敌人的碉堡。为了收复太原,中国采用了几个兵团围攻的战术——但太原的地下工事非常顽固,不好攻。当时国民党将太原封城,人民群众都被困在城里。1949年4月底,战斗打响,因为太原城墙碉堡遍布枪眼,大部队难以全面发起进攻,所以团首长即刻下达任务,从团里八位党员中选出六位提前出发,为大部队炸毁碉堡,扫清障碍。现在想想,那是关乎生死的事,犹豫退缩再正常不过了,但那几位党员毫无迟疑,争先报名,那两位没选上的还跟连长“吵架”,说“为什么不让我去,连长你选人有偏向”。这就是战争年代的党员啊!最后,六个人分三组,先后在冲锋前夜利用地形、地物来掩护他们的行动,最后成功炸掉敌方多个碉堡,但那六位党员同志却永远倒在了战场上。
这件事令刘国桐爷爷终生难忘。他们明知道有牺牲的可能,仍然冲锋在前、奋不顾身。这就是共产党员发挥的重要作用:生死面前,不计较自己的生死。冲锋在前,享受在后。“我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共产党员,不怕死往前冲。”正因如此,祖国才能造就今天的盛况。在那个年代,一些共产党员负伤以后,只是包扎包扎,秉承着轻伤不下火线的原则,一听说要去打仗了,立刻就把绷带扯掉,大喊:“我也要去,我也要去。”这就是共产党员把生死置之度外、视死如归的伟大奉献精神!
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每一位战士的悲壮义举、铁骨忠魂。我们中华民族曾蒙受巨大的耻辱,人民曾经历沉重的灾难,但我们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
今年(2021年)恰逢建党100周年,在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点,作为老一辈的党员,刘国桐爷爷更是对现在的年轻一辈有无限的期望,坚信祖国会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强大。
刘国桐爷爷谈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当中,曾提到这样一句话——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不管是军队也好,政府也好,中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对你们来说,好好学习非常重要。不论是学习哪一行,哪一业,都要为国家做贡献!过去没有两弹一星,中国遭受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但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现在我们的武器装备强,人民的力量也大,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技术,都大大地强起来了。所以你们好好学习,不管什么专业,将来都要为国家服务,做一个好公民、好学生,为国家创造事业!”爷爷在结束前仍在一遍遍嘱咐我们:“现在中国越来越强大,未来中国的建设全都要靠你们一代代地传下去,一代代地壮大。”
确实,中国共产党像是一座灯塔,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经历了这次采访,追寻了老党员的红色足迹,前辈们的英勇事迹让我们明白了党员的责任与义务,明白了自己应坚守的信念——时刻想着人民,在关键时刻发挥模范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让祖国强起来的重要历史使命,我们有责任将党的精神传承下去,与党“同呼吸、共命运”!
采访团队 | 赵文琳、荀雨菲、陈佳宁、马一 珃 ,张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