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教育老干部工作
3月以来,全国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近期北京也出现多起京外输入病例引发的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加大。防控疫情,人人有责。疫情之下,我们要做到从我做起,守护自身安全,助力疫情防控。
严格执行防疫守则









正确做好家庭消毒
消毒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家庭防护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
如果所在小区无新冠病例,家中没有外人到访,也没有自我隔离的疑似症状者,那么做好日常清洁,无需每天都消毒。
建议室内保持通风和环境清洁,外出回家后第一时间洗手。免洗手消毒液含有杀菌成分(以醇类为主),有一定的消毒效果。但消毒成分往往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有可能造成皮肤过敏反应。如果有条件,尽可能还是用流水洗手,配合使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清洁指尖、掌心、手腕各个部位。

用消毒湿巾或者酒精棉,擦拭手机等电器产品时,需要关机并等待仪器完全冷却,避免静电等导致起火或爆炸。
对餐饮具的消毒,推荐开水煮沸10分钟。

快递的表面包装最好不带入室内,确实需要带入时,可以采用消毒湿巾六面擦拭消毒或进行喷雾消毒等。处理完快递后一定要做好手卫生。

室内消毒
误区提示
❌ 室内喷洒酒精进行消毒。
√ 室内使用酒精时,要避免采用喷洒式消毒方式。电器表面消毒,应先关闭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否则可能引起爆燃。
❌ 使用消毒剂时不进行必要防护。
√ 使用消毒剂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开口鼻,最好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防止液体飞溅。
❌ 消毒剂浓度过高或过低。
√ 市售消毒剂应该按照说明书标签进行稀释后使用,消毒使用酒精应选用75%的浓度。
❌ 过度消毒而忽略日常清洁。
√ 小区外环境没有明确受到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原则上也不需要消毒。进出小区车辆的外部,也不需要消毒。
❌ 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混合使用。
√ 两种及以上消毒剂混合使用,极易产生化学反应,可能造成伤害。84消毒液和酒精混合后产生的氯气,会刺激并损坏呼吸道,当浓度达到3000毫克/立方米时,能致人死亡。84消毒液与洁厕剂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刺激人体咽喉、呼吸道和肺部而引发中毒。洗衣液同样不宜与消毒剂混合使用。

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3月14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其微博上,分析本轮疫情时提到——
“我们统计的上海近六个月收治的2266例病例中,大多数是海外输入性病例,94%打过疫苗。这2266个病人中,重症的只有0.1%,危重症(需要插管)和死亡的一例也没有。有人说病人中94%的打了疫苗还感染,说明疫苗没有用。这就不讲道理了。现在国际旅行的人疫苗接种率很高,达到90%以上,其中不到5%的入境时候被筛查出来有核酸阳性。你去看这感染的5%的人,当然是大多数打过疫苗,这可以理解为打了疫苗仍有突破感染的机会。但是重症率与死亡率真的低于流感了。”
香港数据,新加坡和英国数据都显示,不打疫苗不一定有事,因为病毒已经变得相对比较弱了。但是有事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打过疫苗的。在香港这次疫情中,死亡个案中,有 89.4%的人并无接种疫苗或只注射了一针疫苗。而 80 岁或以上的死亡个案中,更有 91.5%的人未接种或只打了一针。根据死亡率分析,接种一剂或未打针人士的整体死亡率是 2.03%,相较接种两针人士的 0.09%,有 23 倍的差别。"
从分析来看,接种疫苗仍然是防范感染、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式和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