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国家一级美术师汪涛先生,带着自己创作的10幅中国水墨山水画,来到离退休处多功能厅,为枫叶书画社作了题为《中国水墨山水画漫谈》的学术演讲。
汪先生首先从笔墨问题谈起。他说,笔墨是画家的工具和材料,同时又是书画欣赏的专用名词,整体上讲,就是中国书画的笔墨意义,即笔情墨意。笔情墨意贯穿在书画当中,传达了作者的感情和心意。笔情墨意具体的表现在书画作品的线条、点画当中。就中国山水画而言,它的面貌、类别和风格等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历代名家画黄山,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各有各的风格和特点。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借黄山来表达他们自己的那种情怀。故此,他们的笔墨表现各不相同。画出来的松树、溪流、房舍、茅亭等都不相同。各自所表达的是他们自己的内心矛盾和心情。传达了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和情怀。
进而,汪先生讲了笔法和墨法,以及两者的相依关系。他说,笔法也可称之为道。简而言之就是指用笔的方法。笔法可归纳为中锋、侧峰、逆峰、散峰和笔根。因人因情不同,用法亦不相同。绘画时皴、点、摖、染有很多方法。有古法,有今法。用笔都有不同的方法。要自己去体会。掌握好了,用之即能随心所欲。关于墨法,常说墨有五色,即浓、淡、乾、湿、枯。其实,在实际应用中,不止五色。墨色和水有密切的关系。水的调用能使墨色产生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墨色使用适当,能使画面丰润而有生机。是否能把握,全靠实践来体会。绘画是实践第一的美术活动。长期坚持,不断磨练就能生辉。
绘画六法,把骨法放在首要位置是有道理的。书法、绘画使用笔墨,是中国人创造的文明。而且是写意为主。骨法的要害是指用笔的本质。所谓本质,是指对笔势、笔力而言。绘画和书法一样,用笔妙在有“意”。在用笔的快慢、轻重、提按、抑扬、顿挫。不同的用法,有不同的力量产生。力和气是相连的。画家用手执笔,通过手背手腕,将全身的气力传导在纸上,留在纸上,形成点、线等有形的块面,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气势有阴阳、刚柔之别,一张一弛,会产生出音乐般的美感。“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是骨法用笔的核心要求。一幅画,一幅书法作品,给人留下的就在于笔墨的用法。笔墨中涵盖的那种骨力、气势所表达的意趣,能创造出特有的意境。中国水墨画的气韵和意境的创造,全靠骨法用笔。“情在点画中,意在气韵上”。那苍劲的笔势,透纸背的力度;那妙不可言的笔气、墨气、水汽,虚虚实实,黑白相争,相让的态势,让欣赏着流连忘返。
汪涛先生讲到此,让听众站起来,走到他的画作前,一边让大家欣赏,一边给大家讲释。同时回答大家的提问。
汪先生的讲演,受到在场听众的欢迎和赞赏。离休老干部王俊朗同志,即兴作了一首顺口溜:“汪洋大海波涛引,幅幅画作凝真功,潇洒水墨含灵魂,体会不同在真中”,吟完并请袁丹同志当场写在纸上,交给了汪先生。








